全國培訓隊劉依依,擊球前後向高球場鞠躬致意(影音新聞) |
2023年新一期的全國球場培訓隊開訓,新加入的選手劉依依,來自嘉義,今年小學六年級,已拿過111年全國小學錦標賽高年級組冠軍,以及中華高協南區月賽B組冠軍等獎項,目前教練是全國培訓隊總教練曾秀鳳。最難能可貴的是,她在每次下場擊球前後,都會向球場九十度鞠躬,以表達感謝球場之意。  |
|
|
出身書香世家,林銓泰以經濟學調整擊球心態(影音新聞) |
第十三屆亞太業餘錦標賽,於2022年十月二十七日到三十日,在泰國Amata Spring Country Club(阿瑪塔溫泉鄉村俱樂部)圓滿落幕。中華代表隊中,表現最好的,就是今年二十歲的林銓泰,五歲開始學高爾夫的林銓泰,啟蒙教練就是有單差點實力的爸爸林甲森,林甲森是台大電機博士,媽媽王秀美也是商學博士,從小在書香世家長大的林銓泰,懂得如何運用頭腦打高爾夫。  |
|
|
全國球場培訓隊未來之星-廖崇漢(影音新聞) |
來自台北的廖崇漢,今年二十歲,就讀台北市立大學球類系二年級,出身網球世家,爸爸廖智雄與媽媽詹淑月,都是網球選手,從小就接觸網球,但他和哥哥廖崇廷卻沒有選擇網球發展,反倒是兄弟倆都對高爾夫有興趣。廖崇漢十六歲時加入全國球場培訓隊,已經拿過十五座冠軍,是業餘的常勝軍,2022年七月廖崇漢在義大利世界大學錦標賽中,更打出生涯最低桿六十四桿。  |
|
|
台灣選手前進美國大學系列報導-蔡褘佳專訪(影音新聞) |
今年二十一歲的蔡褘佳,小時候原本學羽毛球,國三時開始學高爾夫球,弟弟蔡雨達也是高爾夫選手,姊弟倆都在台北球場接受培訓。2018年,蔡褘佳拿到美國大學獎學金,赴美讀大學,美國大學不僅幫助選手成為更好的高爾夫球員,也讓選手的人生,有更多的選擇與機會,蔡褘佳的目標就不是職業高爾夫球員,而是成為多位優秀選手的專業經紀人。  |
|
|
台灣選手前進美國大學系列報導-鄭祐人專訪(影音新聞) |
來自台北,今年二十二歲的鄭祐人,四歲時因為爸爸的關係,開始接觸高爾夫,進而喜歡上高爾夫。國中時鄭祐人在台北球場接受培訓,最擅長一號木桿,不同於大部分留學生是大學才赴美就讀,鄭祐人國中畢業就到美國讀高中,提前適應美國生活,畢業後順利進入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分校就讀。  |
|
|
侯羽薔入圍阿妮卡獎三強名單 |
表彰美國大學優秀男、女子選手的Fred Haskins Award(哈斯金獎)和Annika Award(阿妮卡獎)最後三強名單出爐了!目前就讀亞歷桑那大學的我國旅美業餘選手侯羽薔名列其中,接下來將和Furman(傅爾曼大學)的Natalie Srinivasan(娜塔莉‧蘇妮瓦珊)和LSU(路易斯安那州大)的Ingrid Lindblad(伊格莉‧琳布拉德)爭奪女子組的阿妮卡獎,預計五月八日公佈票選結果。  |
|
|
台灣高爾夫國手基金會培訓選手葉家儒(影音新聞) |
財團法人台灣高爾夫國手培訓基金會,以促進高爾夫運動發展及培訓國手為宗旨,積極培育有潛力的選手,由揚昇高爾夫鄉村俱樂部提供訓練場地。來自桃園,今年十六歲的葉家儒,十三歲時加入台灣高爾夫國手培訓基金會,表現亮眼,贏過五座冠軍,2019年第一次參加女子職業賽-歡樂友緣女子公開賽,就在第二回合擊出生涯最低桿六十七桿,技驚四座,衝上領先榜,並拿下業餘組冠軍。  |
|
|
建大輪胎杯職業業餘雙料冠軍盧昕妤(影音新聞) |
來自台北的盧昕妤,在九歲時開始學高爾夫,十三歲時,盧昕妤加入裙襬搖搖基金會的培訓隊,有了更完善的訓練與比賽機會,也到國外移地訓練。強烈的企圖心以及勤奮的練習,讓盧昕妤成為常勝軍,2018年盧昕妤加入了大屯球場培訓隊,更在當年勇奪建大輪胎杯職業業餘雙料冠軍,贏得人生的第二座職業賽冠軍獎盃。  |
|
|
擅長短桿,王上逸最愛小白球(影音新聞) |
來自台中的王上逸,今年十六歲,目前就讀忠明高中,是學校的高爾夫球隊隊員。王上逸國小時加入泳訓隊,國中時唸音樂班,擅長吹長號與彈鋼琴,十四歲時,因緣際會下接觸高爾夫,從此愛上小白球。2017年,也就是王上逸十四歲時,加入全國培訓隊,最擅長的是短桿。  |
|
|
喜歡挑戰,李泰翰愛上高爾夫(影音新聞) |
來自台北的李泰翰,今年十九歲,小時候學過劍道、游泳、水球、鋼琴等各種才藝,2015年,就在李泰翰十五歲時,加入全國培訓隊,正式開始練球,最擅長的是推桿,會愛上高爾夫,是因為喜歡高爾夫的挑戰性。  |
|
|